- · 《当代医学》刊物宗旨[06/29]
- · 《当代医学》征稿要求[06/29]
- · 《当代医学》投稿方式[06/29]
- · 《当代医学》数据库收录[06/29]
- · 《当代医学》栏目设置[06/29]
群医学建设创新 勿忘“三大体系”(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可见,群医学的学术研究应该有大视野、大气度、大胸怀,需要一种大医学观、大卫生观、大健康观。只有推进这样的群医学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实现健康
可见,群医学的学术研究应该有大视野、大气度、大胸怀,需要一种大医学观、大卫生观、大健康观。只有推进这样的群医学学术研究,才有可能实现健康中国建设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的目标,铸就社会医学新的学术高峰。
话语体系建设
回归本质 更贴近国情实际
“三大体系”中,话语体系是关键。
话语体系是一定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语言表达系统和载体,是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转化与应用。在《临床医学的诞生》一书中,福柯将医学话语转变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揭示了医学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可见,群医学话语体系的建设尤为重要。
然而,在当今医学实践中,医学的发展使其与患者的距离越来越远,医生大多只重治病而不重“治心”。患者的话语权日益弱化,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当今医学亟待从生物医学模式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向群医学迈进。
人们都熟悉特鲁多医生的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一名言表明,很多时候医术并不能解决患者的全部问题,还要依靠医生的帮助和安慰。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提倡的“叙事医学”正契合了这一观点。它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学会和患者沟通,回归医学本身,以情说话、带情倾听、用情看病。
在我国群医学“三大体系”的建设中,要以当代中国国情与社会医学实践为基础,注重体现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创新中国特色的群医学“三大体系”。
我们要从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创新群医学的“三大体系”:一是从传统中医药文化中去寻找能够激活并实现转化的元素,推进中西医结合。二是立足当代中国国情与社会医学实践,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群医学理论、方法与技术。
以目前通用的临床诊断标准为例,这些规范基本上都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规范或研究。而国人在生理和病理上可能有所不同,我国人口众多,拥有非常丰富的临床医疗信息资源,应该加强医学大数据和人群及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不要盲目迷信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和方法,开拓创新,把我国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疾病筛查牢牢地建筑在有效促进公民健康和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之上。
总之,群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具有深厚基础和现实需要。我国迅速发生的社会结构转型与迅速发展的社会医学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亲身观察和深入体验社会变革与医学变迁的“富矿”。在聚焦医学发展主题、发现医学发展问题、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挖掘医学学术“富矿”,提炼群医学核心概念与基本命题,推进群医学理论创新,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提供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我们应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群医学“三大体系”。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查询【1MNG7R8I】获取授权信息。
文章来源:《当代医学》 网址: http://www.ddyxzzs.cn/zonghexinwen/2021/1113/1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