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群医学建设创新 勿忘“三大体系”

来源:当代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1-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原标题:群医学建设创新 勿忘“三大体系”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杨善发 群医学从21世纪初开始被倡导和推广。它先后被等同于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社会医学、社区健

原标题:群医学建设创新 勿忘“三大体系”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杨善发

群医学从21世纪初开始被倡导和推广。它先后被等同于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社会医学、社区健康。但从历史渊源看,群医学是医学哲学与社会医学的当代创新。

2021年4月,《群医学》中英双语译本由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译自群医学主要倡导者、牛津大学穆尔·格雷爵士的代表作《群医学》(population medicine),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团队耗时一年完成该书的翻译。

与近代思想家严复将来自西方的“社会学”(sociology)概念译为“群学”相似,北京协和医学院团队将“population medicine”译为颇具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群医学”,认为它是融合、运用当代医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基于现实可及的卫生资源条件,统筹个体卫生行为与群体卫生行动,指导公共卫生实践,实现人群整体与长远健康效益最大化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这一定义表明,群医学超越了传统医学的范畴。它既是一门交叉学科,也是一种价值取向,还是一种方法学。它既具有自然科学属性,又具有社会科学属性。

笔者认为,发展群医学应推进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大体系”的建设和创新。

学科体系建设

从宏观出发 建立学科之“群”

在“三大体系”中,学科体系是基础。

学科体系是由若干系统完整的学科门类或学科群构成的。而学科体系建设是学科知识体系或学科群中带有宏观性、全局性、总体性结构的构建。

群医学是社会医学在当代发展的结果。欧洲文艺复兴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口聚集、传染病与职业病频发等诸多公共卫生问题,各国都迫切需要保护人口健康,医学社会化的进程提升了医学权威的社会治理权。社会医学的出现成为19世纪医学史上最有特性的事件之一。

作为社会医学的当代形式,群医学在21世纪初兴起,其内涵与外延比19世纪的社会医学更为宽泛,不仅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等医学学科,还融合了哲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它是一个宏大的学科体系,是庞大的学科之“群”。

当前,我国医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些学科设置同社会发展与人口健康联系不够紧密,医学人文社会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比较薄弱等。因而,需要从宏观层面着手,使群医学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医学人文社会相关学科创新发展,中西医结合更加紧密,以此构成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群医学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建设

弥合裂痕 关注“群”健康

“三大体系”中,学术体系是核心。

一个学科只有以一系列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的概念、范畴、命题揭示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构成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统一体,才能称其为一个成熟、健全的学科。

就群医学而言,医学不同的分支学科,如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康复医学都有自己的学科体系。但要建立群医学的学术体系,则是更为复杂且艰巨的任务。

笔者认为,群医学的学术体系是指人民群众(包括医学专业人士和社会大众)对医学的认识。

从科学史上说,20世纪50年代初是“医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的时期。此后,生物医学迅速发展,社会医学日渐衰落。生物医学与社会医学模式之间的矛盾,成为现代医学发展的世界性难题。

1977年,《科学》杂志刊发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医学院乔治·L·恩格尔教授的文章《呼唤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模式的挑战》,倡导“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成为医学语境中的“公共话语”。笔者认为,这一模式虽然给予了心理、社会属性一席之地,但仍将生物医学模式置于首要地位。

实际上,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之间的裂痕之所以难以弥合,是由于生物医学与社会医学模式之间根深蒂固的矛盾使然。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调整为“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势在必行。

当今,医学界有识之士倡导并推进的群医学,正是呼吁以“群”之方法关注“群”之健康,呼吁聚社会各群体力量践行群医学的理念。群医学不仅把人的疾病作为研究对象,还将研究聚焦于“患者之群”“高风险者之群”“常人之群”“医者之群”“学科之群”,创建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医学。


文章来源:《当代医学》 网址: http://www.ddyxzzs.cn/zonghexinwen/2021/1113/1006.html



上一篇:情绪管理与健康:让医学人文温暖患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