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医学》刊物宗旨[06/29]
- · 《当代医学》征稿要求[06/29]
- · 《当代医学》投稿方式[06/29]
- · 《当代医学》数据库收录[06/29]
- · 《当代医学》栏目设置[06/29]
情绪管理与健康:让医学人文温暖患者(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谈及创作初衷,王春勇介绍,其本意想强调医学人文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把患者当做一个“人”来看,关注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的感受,倾听患者情绪
谈及创作初衷,王春勇介绍,其本意想强调医学人文在医学中的重要作用,把患者当做一个“人”来看,关注患者的痛苦,理解患者的感受,倾听患者情绪背后的故事,然后从专业角度引导患者调整自我情绪,让患者配合治疗实现快速康复。
医学人文之光
如何照进现实
事实上,让情绪管理成为每一名医生必备的职业修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日前举办的医学人文和叙事医学研讨会上,有学者发问,在目前我国人均医疗资源偏低的情况下,医生对患者情绪的指导是否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消耗?
王春勇认为,尽管医生对患者情绪的指导可能会增加医疗资源的消耗,但这种消耗是正性的,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医疗效果。如果医生在治疗过程中不关注患者情绪,不能基于患者病情给与其恰当的精神心理支持,则将影响疾病康复和疾病痊愈。
“在医生诊疗过程中,要想治愈某些患者绕不开情绪问题,不解决情绪问题这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住院两周才能痊愈,相反医生关注、引导患者情绪,这部分患者可能一周就可以出院。”王春勇举例说。
此外,王春勇提醒,快速了解和认知患者情绪和疾病的关系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在临床中,是内在的逻辑关系,医生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和患者共情,而是在医学背景知识的指导下快速精准地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
1984年《内科学年报》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医生平均在患者开始说话18秒之后就开始打断他们,觉得他们说的没用了。但如果让患者把自己认为应该让医生知道的信息都说完,平均只需要60秒。从60秒到18秒,医生只节省了42秒,但是患者的感觉却从满意变为不满意。
不过,王春勇也指出,未来,应该对从事叙事诊疗的医生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体系,让医生收入与劳动付出成正比,补偿医生的医疗额外付出,相关机制的建立有赖于医疗管理部门去探索设计。
未来如何让医学人文之光进一步照进现实?受访专家认为,一方面应该向社会宣传情绪管理的重要性,把情绪管理纳入健康城市的顶层设计中;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管理者或者企业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把情绪健康纳入到城市文化或者企业文化中;此外,在教育方面,把情绪管理纳入到教育体系中,让个体从小养成情绪健康管理的好习惯。
记者:邢 灿
文章来源:《当代医学》 网址: http://www.ddyxzzs.cn/zonghexinwen/2021/1031/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