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医学》刊物宗旨[06/29]
- · 《当代医学》征稿要求[06/29]
- · 《当代医学》投稿方式[06/29]
- · 《当代医学》数据库收录[06/29]
- · 《当代医学》栏目设置[06/29]
经典重读|全面思考医学的辉煌与困局 罗伊·波(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该书最新中文版的译者张大庆也是医学史大咖。他是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
该书最新中文版的译者张大庆也是医学史大咖。他是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系主任、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领域为医学史、医学人文教育,著有《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医学史十五讲》《医学人文学导论》,在《柳叶刀》《历史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很多科普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跟其内容深刻、新颖有关,还跟表达的可读性很高分不开。《剑桥医学史》的写作不像很多大部头医学史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娓娓道来,以讲故事的语气,带领读者深入医学的世界。在书中的导论部分,书中这样叙述,“此时的外科正像太空旅行一样日益受到公众关注。外科的发展似乎永无止境。器官移植出现了,首先是肾移植。1967年,移植成为头条新闻,克里斯蒂安·尼斯林·巴纳德医生将一位妇女的心脏缝入路易斯·沃什坎斯基的体内,后者带着这颗心脏又活了18天。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仅美国每年就要施行上百例心脏移植手术,三分之二的移植者可存活五年以上。在过去50年里,外科不仅得到了发展,而且性质也发生了转变。20世纪初期,外科的本质是根除:找到病灶,将其切除(往往有效,但相当粗糙)。而它的理念要复杂得多:连续不断的修复和(也许是无止境的)替代。”
“医学始终关乎一件事:治愈病人。”《剑桥医学史》让我们看到,医学一直在不断重塑自己,推翻旧的教条,建立新的观点,重新定义目标。而医学的明天会走向何处,有赖于我们今天对历史的理解与阐释。《剑桥医学史》帮助我们看清医学演化的轨迹,理解医学发展的现状,展望医学道路的未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
文章来源:《当代医学》 网址: http://www.ddyxzzs.cn/zonghexinwen/2022/0208/1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