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医与患的迷思——《病患悖论》新书发布暨座

来源:当代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9-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9月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联合主办的“医与患的迷思——《病患悖论》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北京大学静园一院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

9月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联合主办的“医与患的迷思——《病患悖论》新书发布暨座谈会”在北京大学静园一院顺利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创系主任韩启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柯杨,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副主任张大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北京大学重症医学系系主任安友仲,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王一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大众分社总编辑侯苗苗等出席活动。本书译者、北京大学科学技术史专业博士研究生潘驿炜作报告。

会上,张大庆介绍了本书译者情况和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的学科建设、学术科研开展情况。本书译者潘驿炜是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博士生,专业方向为科学技术史,现正处于博士三年级、论文写作阶段。该同学在学业之余,喜爱科普作品的翻译工作,已译有《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病患悖论》《病床边的陌生人》三部作品。

2018年11月,北京大学科学技术与医学史系成立,韩启德院士为创系主任。北大科技医史系的成立集合了北京大学科学史、医学史等专业研究方向,顺应了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的潮流。韩启德院士一直专注于科学文化建设,而科学文化的基础之一是科学史,北京大学成立科技医史系的宗旨就是进一步推动北大的科学史研究和学科建设。同时成立的中国科协—北京大学(联合)科学文化研究院是国内首个以科学文化研究为核心定位和首要发展目标的科研机构,旨在广泛联络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学者,服务于当代社会文化建设。“一系一院”相辅相成,科技医史系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研究,为本科生开设科学史类的通识课程,培养科技史博硕士研究生,开展科技史学术研究等基础性工作;科学文化研究院主要承担科学文化传播、科学政策咨询等工作。虽然“一系一院”成立不久,但包括“科学·文明”系列学术讲座、科学文化系列论坛、北大理科史系列研究在内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现已有序开展。

侯苗苗介绍了《病患悖论》新书出版发行情况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鼓楼新悦”品牌、人文科普书系情况。她表示,《病患悖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新策划的“医学人文”系列丛书第一册,该书的翻译和出版得到了译者及多位老师的大力支持,获得广泛好评。丛书所属的“鼓楼新悦”品牌坚持“学术内核”与“大众化表达”并重,是国内最早提出“人文科普”理念的出版机构之一,体现了对当下社会话题的观察和出版人的责任,期望将科学精神和专业主义带给社会大众,并让科普作品具有人文的、历史的和面向未来的温度。

报告环节,潘驿炜向在场嘉宾汇报了本书的主旨大意和翻译情况。报告介绍,《病患悖论》一书源自作者玛格丽特·麦卡特尼在英国从事全科医师工作的经验观察,她认为健康供给对“人”的关注不足、对“病”的聚焦太多将造成医疗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倒置。健康人群在宣传攻势下,盲目地接受不必要的诊疗或服药,承受社会压力和副作用的困扰;而迫切需要支持与扶助的患者或弱势群体,却受到知识背景、认识水平、行动能力、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难以有效获得必要的帮扶——这样就形成了“病患悖论”。作者认为,健康产品广告、市场赞助、行政手段甚至公益宣传等在一定程度上夸大、美化了现代医学的能量,过度拉高了公众的预期,这对于医生执业、医患关系都有着不利的影响。潘驿炜表示,期望借翻译本书向读者传递“过犹不及”的道理:健康是每个人的追求,但实现它靠的不是更多的医药。这一方面要求个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求社会经济状况和各种资源的可及性更加公正平等。

参会嘉宾对著作观点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回答了现场媒体的提问。王一方指出,现代医学存在着“过度”“过盛”“过载”——诊疗过度,需求过盛,医学承载的期待过载。本书突出了现代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现代医学的时代是医学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但是也是产生迷思最多的时代。《病患悖论》一书渗透着三个叙事逻辑:医学存在系统谬误;这种谬误形成了循环加速机制,放大了迷思;医学需要回归原点。医学的“新常态”应是带着问题不断反思。


文章来源:《当代医学》 网址: http://www.ddyxzzs.cn/zonghexinwen/2020/0914/501.html



上一篇:报复性熬夜——当代人的不治之症!这到底报复
下一篇:当代名医—冯诗茗

当代医学投稿 | 当代医学编辑部| 当代医学版面费 | 当代医学论文发表 | 当代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