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秉承农业传统精髓 立足地域谋发展 ——甘肃农

来源:当代医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农业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6%的水资源,生产出世界1/5的粮食,供养13亿多人口,长久以来形成的精耕细作农业,有许多优秀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甘肃自古以来都以

中国农业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6%的水资源,生产出世界1/5的粮食,供养13亿多人口,长久以来形成的精耕细作农业,有许多优秀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和发展。甘肃自古以来都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依托于种植农业,甘肃当代农业发展状况如何,农业文化留存情况怎样,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选取了生活在甘肃各农耕区的农民、乡村干部,以及家在农村、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学生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目的是更好了解在甘肃农耕文明和谐视野下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了解甘肃农业及其文化在当今传承发展情况,明确优势与短板,探索用文化提振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

1 研究情况概述

1.1 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选择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响应国务院扩招500万的政策招收的现职农村“两委班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乡村社会服务组织带头人、农业技术人员、乡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等二千余人中的一部分,他们身份是农民,一年中只来学校集中面授4周,其余时间都在农村,通过网络教学完成学业。还有一部分是各地农校、中专、职高毕业的学生和家长,家都在农村,熟悉农村情况。调查对象的年龄在18—60岁之间,调查对象来自甘肃14个地级市中的12个,80个县市区中的56个,涵盖了甘肃省的各农业区。样本地域分布广,能综合反映甘肃各农业区的实际情况。问卷用问卷星制作,采用网上调查方式,已收到有效问卷385份。

1.2 调查目的、内容及结果

本次调查题目为甘肃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调查问卷,共设计了30道题,调查内容针对被调查者家或家乡的农业状况,衍生的传统文化类型,目的是了解甘肃农村农耕文化发展状况,传统文化的保留传承情况,当代经济发展与文化结合的程度等,立足现实,研究在农耕文明和谐视野下甘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由于样本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通过调查归纳出甘肃农业总体发展缓慢,创新性不足,其地域条件的限制依然是主要因素;古代农耕文明所创造的农业生产经验继续沿用,土地永续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农业文化遗产保留较多;农耕文明衍生出的民间民俗文化的类型保留完整,保护措施到位;随着当今政府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的一系列措施,甘肃农业产业结构有了一些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提高。

2 调查情况分析

2.1 经营模式单一,生产方式传统

当今的甘肃,依然以种植业为农业支柱产业,作物种植以粮食为第一,依次是经济作物,果品蔬菜等。生产模式选择家庭单干式占66.08%,集约化农业6.94%,土地流转后农场式作业占6.29%,土地征用后城镇化占8.39%,其他占12.29%,可见甘肃各地基本还是延续精耕细作农业时期就有的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生产方式采用半机械化+人工,占到73.74%,纯人工和基本实现机械化的比例一致,均占10.07%,这和调查走访的结论一致。河西土地流转实施区和陇东董志塬上土地开阔区,农业机械化率高,沿用传统人工耕作的多为土地面积狭小的山区地区,可见制约甘肃农业实现机械化的障碍是自然条件。农民进行农业生产,依靠传统经验占44.5%,科技扶贫专家指导18.6%,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占16.85%,从学校所学、从网上学、从致富图书手册上学到的只占1/5。

农民对于种植种类、种植面积等有绝对自主权,但也是被动盲目的,43.12%的家庭根据去年农产品市场价格确定,25.1%通过观察市场需求决定,16.31%的从众,看周围人的选择。通过对未来预期资讯的了解决定的只占15.47%。近一半家庭根据之前农产品价格决定,种出来的农产品滞销就成了常发生的事。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多,商家上门收购、中间商代销、依托专业合作化门店、交易市场出售、互联网+电商、送到加工企业等,但主要还是传统方式销售,运用网络平台销售比例较低。

研究者走访武山县南河流域蔬菜基地的情况和调查结果一致,这里生产的韭菜、蒜苗、青笋、豆角等蔬菜以绿色环保品质好闻名,主要销往省外,销售方式是菜农在地头采摘完由商家上门收或中间商代销,近两年中间商垄断了销售渠道,价格由中间商定,农户忙于种植采收,只能被动接受。当地名优品牌不止一种,但没有形成响亮的品牌效应。品质好,价格不高;产品好,牌子不亮的现象在甘肃比较普遍。被调查者也普遍认为名优特农产品在当地农产品中占比不高,究其原因,有不重视培育名优特产品的因素,更有宣传或开发不够的因素。甘肃的名优特产品的开发和再加工还有很大潜力可挖。


文章来源:《当代医学》 网址: http://www.ddyxzzs.cn/qikandaodu/2021/0212/669.html



上一篇:浅议现代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与策略
下一篇: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分析

当代医学投稿 | 当代医学编辑部| 当代医学版面费 | 当代医学论文发表 | 当代医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当代医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